为响应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提升青年学子的生态保护责任感和科研实践能力股票配资网址导航,2025年 7月13日至18日,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精心组织了一支由生物科学、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组成的“青耘·智链京华生命实践团”,远赴北京国家植物园,开展了主题为 “守护生命绿洲,行动诠释担当”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对红豆杉等濒危植物物种的认知、研究与保护实践为核心,旨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守护绿色瑰宝的实际行动。
聚焦濒危:从认知到守护的深度实践
北京国家植物园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保存了大量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活动伊始,在植物园资深植物学家和保育专家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区,系统学习了园内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种类、生存现状、致危因素及迁地保护策略。面对形态各异的珍稀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以及多种珍稀兰科植物、特有乡土濒危物种,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详细记录特征,利用专业所学进行观察、辨识和解剖结构分析,深刻理解了这些“植物界大熊猫”的珍贵价值及其面临的生存挑战。
展开剩余73%图左:红豆杉;图右珙桐
躬身实践:科研助力保育一线
实践的核心在于行动。团队成深度参与到植物园的日常保育工作中。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他们分组承担了多项具体任务:
精细化监测与记录:对指定濒危植物进行物候期观察、生长状况测量与环境因子监测,为建立和完善植物个体档案提供一手数据。
团队成员观察霸王凤梨与含羞草生长状况
科普素材整理:协助整理濒危植物的图文资料,参与设计面向公众的科普展板内容,将保护理念融入科普宣传。
濒危植物科普展板
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并实践珍稀濒危植物(非保护名录或经许可)的规范标本采集、压制与制作技术,为后续教学科研积累宝贵材料。
植物标本制作
感悟升华:责任在肩,使命如磐
“这次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保护濒危植物不仅是科研课题,更是沉甸甸的生态责任。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我们共同的损失。”一位参与实践的植物学专业研究生李佳林深有感触地说。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亲历保育一线,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和自身肩负的使命。他们立志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感融入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为守护祖国的绿色瑰宝贡献青春智慧。
未来展望:播撒火种,共筑绿盾
带队教师表示:“此次北京国家植物园之行,是学院强化实践育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我们期望通过这种沉浸式、参与式的实践,在学生心中深植生态文明的种子,激发他们投身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内驱力。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顶尖植物园、保护区的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培养更多具备家国情怀和过硬本领的生态守护者。”
北京国家植物园相关负责人也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西北师大学子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参与,为我们的濒危植物保护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我们非常欢迎并支持高校学子走进植物园,共同探索科学保护之路,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此次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北京国家植物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队员们带着满满的实践成果、深刻的生态认知和坚定的守护信念踏上归程。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责任与使命的启航。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年学子正成为守护濒危物种、维系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着蓬勃的青春动能。(作者:马盛福、张仁达)
发布于:湖北省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